《屈原列传》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 ,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司马迁认为其产生怨气的原因:“ , 。”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 , ”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5)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 , ”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离骚》在阐明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 , 。”
(8)《屈原列传》中,强调小人当道,正直之人不为所容的两句是: , 。
9)《屈原列传》中用“ , ”两个句子高度评价《离骚》的主题宏大、言近旨远。
(10)《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蒙蔽的两句是“ , ”。
《过秦论》
1.《过秦论》中“ , ”两句表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派良将精兵驻守要害之地,控制天下。
2.《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人们主动担着粮食追随陈胜起义大军的句子是:“ , ”
3.《过秦论》中“ , ”两句表明秦始皇的暴力统治不但震慑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也震慑了国内的勇士。
4.《过秦论》中交代陈胜起义时装备简陋的句子是:“ , 。”
5.《过秦论》中描写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句子是:“ , 。”
6.《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掉诸侯国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 , ”与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
7.《过秦论》中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统治天下的句子:“ , 。”
8.在《过秦论》中,“ ”一句表现了秦朝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事实,而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 ”。
9.《过秦论》中举例说明秦始皇在北方采取的军事行动以及取得的功业的句子:“ , 。”
10.《过秦论》中描写秦朝灭亡过程的句子:“ , 。”
11.《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写在武器装备方面对比的句子是: , 。
12.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 , ”,且是被迁的戍边的兵卒。
13.在《过秦论》中,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 , ”的外交策略。
14.《过秦论》中,秦国控制天下之后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 , 。
15.《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 , 。
16.《过秦论》中,描写六国盟约失败,争着贿赂秦国的句子是: , 。
17.《过秦论》中,“ , ”
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消耗就把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
18. 《过秦论》中,秦国利用诸侯国的弱点,乘胜追击,把诸侯打得“ , 。中册古诗词诵读
1.《燕歌行》描写汉军被围后长期征战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断肠,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是: , 。
2.《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 , 。
3.《锦瑟》中“ , ”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传说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4. 高适《燕歌行》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侵略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是“ , ”。
5.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描写出了边塞的广漠、苍凉、壮美,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
6.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一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7.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乐音效果。箜篌声使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月光变得温煦,高高在上的天神也被打动。
8.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箜篌乐音的震撼效果的诗句是“ , ”。
9.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能让善弹箜篌的神仙求教;乐声感物至深,致使“ ”。
10.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两句是“ , ”。
11.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12.李商隐《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13.陆游《书愤》中,“ , ”"两句是对抗金壮举的回忆。
14.陆游《书愤》中,“ , ”两句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
15.陆游《书愤》中,“ , ”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慨。
16.《燕歌行》开头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的两句:“ , 。”
17.《燕歌行》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的句子:“ , 。”
18.高适的《燕歌行》最末两句,诗人想起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将军李广而发出感慨:“ , !”
19.李商隐《锦瑟》中的“ , ”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20.《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 ”。交代演奏者姓名和演奏地点的诗句是“ ”。
2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 , 。
22.陆游的《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 。
23.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从将领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24.高适的《燕歌行》中“ ”一句展现了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一句写敌人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25.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26.高适的《燕歌行》中用蒙太奇镜头写出两地离情深重和久戍之苦的句子是“ , ”。
27.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写出了征夫思妇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28.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9.《李凭箜篌引》中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的诗句是“ , ”。
30.《李凭箜篌引》中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 , ”。
选择性必修中册理解性默写全集答案:
《屈原列传》
1.离骚者 犹离忧也
2.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3.《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4.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5.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6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7.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8.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10.(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馅之蔽明也
《过秦论》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4.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5.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6.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7.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8.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9.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10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
11.锄櫌棘矜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1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13.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14.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5.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16.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17.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18.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中册古诗词诵读
1.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2.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4.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5.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6.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7.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8.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9.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10.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11.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12.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14.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15.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6.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17.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1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19.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0.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凭中国弹箜篌
21.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2.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23.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24.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25.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26.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27.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28.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29.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30.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怎么玩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