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对写作变现跃跃欲试的朋友们,千万别把写作看得太神秘了,它根本不是什么靠天赋吃饭的活儿。就像学做饭要练颠勺,学骑车要摔几跤,写作也是门能练会的技术,关键在 "刻意练" 这三个字上。
斯蒂芬・金每天雷打不动写 5000 字,村上春树坚持日更 4000 字。金老爷子早说过:哪有那么多灵感等着?你只要每天准时坐在书桌前,手握着笔(或键盘),写着写着就有东西出来了。很多人写不好,不是没才华,是想太多、写太少 —— 总在纠结 "写不好怎么办",却从没正经坐下来写过1000字。
想学会写作?这七步照着做,普通人也能慢慢摸到门道:
一、先找个你爱的 "老师"
林语堂说过,与其乱读书,不如盯着三四个自己真心喜欢的作家,把他们的作品翻来覆去地啃。他们的书读透了,你下笔自然带劲儿。想练思想深度,就去啃名著;想练文字质感,就去读散文。就像学做菜先认准一个大厨的菜谱,跟着练久了,自然能摸到味道的精髓。
展开剩余67%二、写作方向
你有没有发现:别人写的家长里短、职场吐槽动不动就爆了,你写的深度分析、专业见解却只有几十个阅读?不是你文笔差,是方向没找对。新手写头条、公众号,有人写了半个月就出爆文,一天赚几百上千;你吭哧写了仨月,收益够买根棒棒糖就不错。
三、把一本经典翻到卷边,胜过乱读百本闲书
别贪多求快,觉得读的书越多写作越好。读一百本流水账似的畅销书,不如把一本经典翻到书页卷边、笔记写满。就像拆机器学原理,把经典文章拆成 "零件":开头怎么抓眼球?观点怎么论证?例子怎么选?结构怎么搭?吃透一两本,比囫囵吞枣读一堆管用多了。
四、仿写不是抄袭,是最快的入门法
光看不动笔,永远是 "理论派"。找到一段你拍大腿叫好的文字,老老实实地仿写 —— 模仿它的逻辑结构,学它的句式节奏,甚至借鉴它的用词习惯。可以仿写 1000 字,也能仿写 300 字,写完再对着原文比:人家为什么这么写?我差在哪儿?就像学书法先描红,模仿多了,自然能写出自己的味道。
五、灵感这东西,不记下来就跑了
随身带个小本子(或手机备忘录),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觉得 "有点意思",立刻记下来。可能是地铁上听到的一句吐槽,可能是睡前突然冒出来的小说情节,也可能是对一件事的突发感悟。这些碎片化的灵感攒多了,写东西时就不会抓着头发说 "没素材" 了。
六、建个自己的 "素材仓库"
别等要写了才临时抱佛脚找素材。平时读到的金句、看到的故事、想到的观点,都按类别存起来:比如 "人生感悟库"" 职场案例库 ""情感故事库"。积累的过程,其实也是在练笔 —— 记录时琢磨怎么写更清楚,怎么记更有用,不知不觉就练了文笔。
七、每天写一点,写了就改,改了再写
别想着 "等状态好再写",状态是练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可以从每天写几百字开始:第一天想到啥写啥,不用管好坏;第二天把这些零散的想法理出框架,写成完整的文章;第三天逐字逐句精简,删废话、调语序;隔两天再回头看,说不定又能发现能改得更好的地方。写作就像揉面团,越揉越筋道,越改越顺溜。
真别觉得写作是少数人的特权。那些能写出好文字的人,不过是比别人多坐了几年冷板凳,多写了几十万字而已。从今天起,别再纠结 "我能不能写",先坐下来写几百字试试。
发布于:贵州省配资怎么玩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