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特朗普还在那儿威胁要制裁俄罗斯,转眼间又跟乌克兰说别碰莫斯科,这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更有意思的是,俄方压根就不吃这一套,反而更坚定了要打下去的想法。
说真的,看着特朗普这一出出的操作,我都替他感到累。刚上台没几天,先是在电话里问泽连斯基:“要是给你武器,你能打到莫斯科吗?能打到圣彼得堡吗?”结果没过几天,记者问他是不是应该袭击俄罗斯首都时,他又改口了:“不,我们不会这么做。”
估计在场的记者都懵了,这到底是哪出啊?
白宫发言人当然不干了,赶紧出来解释说《金融时报》断章取义,曲解了总统的意思。但是这种解释有用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压根就不像表面上那么强硬。
所谓的“50天最后通牒”,说白了就是特朗普式的外交表演罢了。
你看啊,特朗普这招其实玩得挺溜的。先摆出一个足够唬人的威胁,然后给个宽限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该让步的让步,该施压的施压。但问题是,这套路俄罗斯太熟悉了。
普京跟美国打交道这么多年,还能看不穿这点小心思?
再说了,特朗普的制裁方案看起来挺吓人,什么加关税、供武器的,但仔细一琢磨,这些招数在拜登那会儿基本都用过了。结果怎么样?俄罗斯崩了吗?
人家不但没崩,去年GDP还涨了4%多呢!
你想想看,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带活了多少工人;军人的工资和抚恤金发下去,老百姓手里有钱了自然就消费;石油天然气卖不了欧洲,掉头就卖亚洲,钱照样赚。
这日子过得,比想象中滋润多了。
要我说,美国要是真想从经济上搞垮俄罗斯,办法多得是,干嘛非得等50天?这不是明摆着给自己留后路嘛。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乌克兰这边的操作。
泽连斯基政府最近又把“战时状态”延长了90天,这摆明了就是想趁着美国“回心转意”的这段时间,把冲突规模再扩大扩大。
你说这不是给特朗普找麻烦吗?万一50天期限到了,俄罗斯说要停火,乌克兰还在那儿打,美国怎么办?
这就尴尬了,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说到底,这事儿暴露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美国既逼不了普京按自己的条件投降,也命令不了泽连斯基立马停火。
所谓的“领导力”成了自说自话。
你想啊,俄罗斯现在战场上占主动,乌军反攻没啥效果,俄军正一步步往前推进。这时候让普京停火,他凭什么答应?
普京开出的停火条件你看看就知道了:乌克兰永久中立、承认俄占土地、乌克兰去军事化等等,这哪是停火条件,这分明就是“胜利者条款”。
人家手里筹码越来越多,怎么可能在特朗普的威胁下自己砍价?
再说了,俄罗斯好不容易挺过了制裁初期的手忙脚乱,现在军工复合体就是个“印钞机”,产能完全跟得上消耗。
经济上虽然失去了欧洲市场,但人家转向灵活,靠着“折扣价”这条支柱产业至少不会崩。
社会承受能力更是远超西方预期。这架“战争经济”的马车,短期内还真翻不了。普京完全有本钱跟特朗普继续耗下去。
相比之下,特朗普的立场就显得很不坚定了。
毕竟乌克兰不是美国的根本利益所在,就算最坏情况发生,美国也有退路。在这种心态下,美国不会真的“豁出去”,不计代价地武装乌克兰。
所以特朗普只能一边给乌克兰画饼,一边又怕真玩脱了。
这种处处留余地的“强硬”,在普京眼里就是纸老虎。你越犹豫,我越要打,打到你觉得“体面停火”比继续耗着更划算为止。
说到底,特朗普的“50天关税威胁”就是一场给国内观众看的政治表演。
他想用“对俄强硬”的姿态讨好部分群体,又不想承担彻底与俄决裂的风险。但战争可不会配合他演戏。
俄罗斯态度淡定,是因为经济有韧劲,战场有优势,看穿了特朗普的色厉内荏。
乌克兰不听指挥,是因为泽连斯基有自己的算盘和生存压力,不会为特朗普的利益买单。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美国对局势的实际影响力远低于其“超级大国”的自我定位。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更是削弱了其话语的可信度。
除了给国际新闻添点热闹,对停火止战那是半点忙也帮不上。
现在看来,这场冲突的走向已经不是华盛顿能左右的了。俄罗斯有自己的节奏,乌克兰有自己的盘算,美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特朗普的“50天通牒”最终可能成为一个笑话,不是因为他不够强硬,而是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一个超级大国说了算的时代了。
多极化的趋势下,各方都在根据自身利益行事,谁也别想一手遮天。
特朗普想通过威胁和施压来解决问题,但现实告诉他:有些事情,威胁解决不了,施压也没用。
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国际关系的真实写照吧。
你觉得特朗普的这套“极限施压”还管用吗?俄乌冲突最终会怎样收场?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讨论讨论这个话题。
配资怎么玩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